广东探索打造部门整体核心绩效指标体系

发布者: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2-09-13浏览次数:10

 

    近年来,广东以打造部门整体核心绩效指标为切入口,为新一轮预算管理改革提供更强有力的绩效工具。试点范围从2021年的教育、水利等10个部门拓展至今年70%的一级预算部门,并计划于2023年实现一级预算部门全覆盖。 

    聚焦重大政策财政保障能力,设计两层级绩效指标体系。根据中央预算管理改革要求,广东省提出,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预算安排机制,增强预算对重大战略任务的保障能力,各级预算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和部门主责主业,确定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细化支出政策绩效指标。围绕改革需要,广东财政借鉴企业管理领域的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与战略绩效管理等方法,创新提出构建以“一个部门一套指标体系”“两层级”结构为特征的部门整体核心指标体系,发挥绩效目标在预算安排中的导向作用。广东的部门整体核心指标体系包括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指标来源于部门“三定”规定、国家或省相关考核要求、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或行业发展规划,覆盖部门重点任务,反映财政资金支持预算部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成效。该层指标具有稳定性和导向性,在规划期内一般不进行调整。第二层级指标来源于年度部门重点工作、预算项目的目标等,涵盖重点预算项目,直观反映年度预算支出的关键产出和效果。该层指标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灵活性,可根据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实施情况等进行必要调整。两层级指标一头关联战略任务,一头关联具体项目,之间也有着逻辑关系,即顺向是分解细化关系、逆向是汇总支撑或撬动引导关系。 

    从试点部门核心指标体系构建结果看,第一层级指标不超过10个,每个第一层级指标对应的第二层级指标为23个,整套核心指标控制在30个左右。由于指标数量少而精,全面覆盖重点任务且分层级,使用时更具实用性,从而强化了对于部门整体支出的约束。 

    梳理流程化标准化,高质量打造核心绩效指标体系。为统一、高效、高质量地构建核心指标体系,广东财政在工作中把握三项原则:一是合理设计梳理方法。按照“核心职能——任务目标——第一层级指标——对应预算项目——第二层级指标”的思路,依次整理反映核心职能和任务的指标、反映预算项目的指标、确定指标间关系,再从中精选核心指标。为了让预算部门便于操作和统一方法,广东财政设计了梳理底稿和成果格式,由预算部门按照规范步骤,梳理形成部门整体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建议稿。二是高标准进行整理和审核。要求预算部门在自行梳理时,从省委省政府重要任务、事业规划、部门重点工作等文件中整理和选用权威性、可衡量的指标;在财政审核指标和指标值时,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考核、“十四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等提出的要求,增强目标任务的准确性,压实指标对部门工作和预算编制的刚性约束。三是科学细化流程。为了使核心指标的设置在预算部门内部、预算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形成一致意见,每个预算部门的核心指标经过部门自行梳理、第三方机构协助初审、财政初审和财政复审等4轮会商,个别分歧较大的甚至经过6轮会商后确定,最终形成10套核心指标体系。 

    坚持预算绩效管理一体融合,以应用为目的打造绩效管理“利器”。将部门整体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作为落实新一轮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抓手。试点中,10个预算部门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模板,围绕核心指标编报预算绩效报告申请,较好地体现了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安排理念,系统地反映了财政对部门重点工作的保障情况和预期效果。核心指标体系成为全面呈现部门重点任务,并展示宏观战略决策和微观预算项目关系的示意图,对改进预算管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一是进一步压实了部门绩效责任。试点过程中,预算部门相关人员全程参与,财政部门在审核过程中与预算部门反复沟通讨论,有效传导了绩效责任,落实了高标准严要求的支出管理原则。二是成为预算编审的聚力点和整合器。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运用核心指标体系“跳出项目看政策”,着力分析项目是否有助于实现部门核心绩效指标、保障大事要事、切实把好资金“入口关”;财政对照核心指标,梳理分析现有资金情况,明确部门的预算需求,加强统筹整合,更好地落实“集中财力办大事”要求,不留硬缺口。三是有助于优化预算编制。核心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进行预算商议建立了绩效导向的议事框架,有助于理清部门重点工作任务和财政支持重点,有助于及早确定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推动达成共识。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22827日“绩效新时代”专刊